当前位置:首页 > 知识 > 越来越不正常了!

越来越不正常了!

2024-05-01 11:31:21 [百科] 来源:广州市各区喝茶资源

近日,不正山西运城一辆问界M7发生交通事故,不正导致3人遇难,不正此事掀起一场舆论海啸,不正也使得新能源车的不正安全问题,再次被放到了聚光灯之下。不正


在问界事故的不正相关讨论中,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不正案例——一个理想汽车的员工,在朋友圈对问界事故进行了评点,不正随后,不正理想汽车高调对该员工和其直属领导进行了处罚。不正


看到这份处罚通告,不正我特地把员工的不正发言内容找了出来,看完后发现,不正这个被处罚的不正员工太冤了。

该理想汽车员工的发言内容主要包括两点:一是质疑网上关于问界事故大量讨论和热搜为何看不见了,二是吐槽了问界此前在业内首创的“重型卡车前后夹击测试”。

总体而言,该员工的发言内容还算理性,不是为了黑而黑,基本是就客观事实进行评价,没有想到,却因此背上了“诋毁和攻击友商”的罪名,自己受罚不说,还把领导拖下了水。


其实,即便抛开该员工的发言内容不谈,一个人不管其职业身份,他在自己朋友圈发表任何言论,这不过是个人的私事,作为用人单位,根本没有权力来管。

所以,理想汽车的正确做法,是应该声明:该员工的朋友圈发言,只代表个人观点,而非理想汽车的官方立场。

理想汽车员工被处罚一事,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。

十多年前,当我进入媒体工作后,被领导告知一条工作纪律——不许对批评其他的媒体同行。

话说媒体行业,从来不是那么高大上,一直都是良莠不齐的。媒体的做法如果触犯法律和公序良俗,作为同行理当是有监督之责的,而“同行不能批评”这一业内规则的存在,实际上成了个别无良媒体的救命符。

其实,“同行不能批评”,这不是一两个行业的问题,在我们的社会具有普遍性。

很多行业,都有一些行业的内幕和潜规则,这些内幕和潜规则往往是建立在欺骗乃至伤害消费者的基础之上的,让相关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利益,但是很少有企业愿意站出来揭同行的短。

为什么同行不能批评同行呢?

究其原因,主要是两个——

一是大家屁股都不干净,今天你若敢曝光我家的丑事,明天我就抖出你家那些见不得光的东西,换言之,大家互相之间都在比烂,都没有批评对方,展开行业监督的底气。

二是有些企业或品牌的能量太大,得罪不起,比如一些地方的纳税大户,比如一些被捧上天的民族企业,这些企业往往是得罪不起的,要是敢对它们说三道四,搞不好会遭遇反噬。

在一个正常社会中,同行不能批评同行,明显是不正常的。但可悲的是,这种不正常不仅越来越普遍,甚至越来越变得理直气壮。

以国内新能源车行业为例,似乎愈发容不下正常的社会监督批评,友商之间行业也似乎讲究一团和气,连雷军在公开演讲时,都强调“吐槽请口下留情”。

对此现状,我非常的担心。毕竟,新能源车与手机、电脑等商品不同,新能源车的设计、制造一旦出现什么缺陷和漏洞,那可是人命关天的。

而那些新入局的造车企业,多没有造车经验,缺乏安全方面的技术积累。因此,哪怕监督批评苛刻一些,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,反而有利于我们普通的消费者。

所以,任何一起新能源车的重大事故,都应该被放到放大镜下去检视,尊重公众的发言权,作为同行友商,更不该置身世外,而要从专业角度,向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,推动行业的自净和进步。

我一直认为,中国的新能源车行业,要想真正崛起,靠得不是回避社会监督和同行监督。

在温室里培养长大的所谓民族企业、民族品牌,不仅徒有其名,而且注定只是昙花一现而已。

鱼眼观察作者简介:

(责任编辑:知识)

推荐文章
热点阅读
随机内容